近年来,一年一次听取审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已是安源区人大常委会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种常态形式。
“全区7个涉农镇街委49个行政村累计高质量脱贫1311户435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3.55%降至2019年底的0.29%……”在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区扶贫办主要负责人代表区政府报告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与会的27名常委会委员和11名基层人大代表专心听、认真记,积极审议并建言献策。
“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学生和家庭命运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把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这个孩子就能带动家庭实现真正脱贫,希望政府在教育扶贫上下功夫。”2017年,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八一小学校长袁小萍在审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报告时,郑重地为她最担心的贫困学生群体发声。她提出的建议意见,得到了政府的积极采纳。如今,安源区全面落实学校校长与涉农镇街委属地双负责制,开展“万师访万家”“送教上门”等行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无漏助、无辍学,累计2695人次享受各学段资助,金额达到188.09万元,全区适龄贫困学生入学率100%。
“要大力发展产业,整合攻坚力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萍乡市益丰园绿色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萍两次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她还主动参与扶贫工作,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肉鸡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周边村民60余人脱贫致富。在委员和代表们的敢言、善言下,形成了高质量的常委会审议意见,推动全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全区所有涉农镇街委成立了42家产业扶贫合作社,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成立了两个产业扶贫基地,受益贫困户达1562户5012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次常委会审议脱贫攻坚工作之前,代表们都用好用足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次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力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最紧需的政策等呼声带到常委会现场。通过连续四年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该区人大常委会共向区政府发出关于改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审议意见47项,内容涵盖医疗救助、产业发展、教育扶贫、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创建、农村水利、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
“人大专题听取和审议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并进行测评,既是压力,更是动力,让我们须臾不敢懈怠。”今年召开的第三十次区人大常委会,不仅听取和审议了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报告,还开展了满意度测评。面对测评结果,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深有感慨地说,并表示将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整改。(雷弘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