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二鲤村,说起村委会副主任,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杨自力,村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她是村民口中为村子发展四处奔忙的“垫资村长”,是选民心中为百姓积极建言献策的“做事代表”,也是群众眼中把困难群体当亲人的“暖心大姐”。
19年来,杨自力不忘初心、积极履职,始终站在百姓最需要的位置,用汗水与心血换来村民们的安居乐业、脱贫致富。“江西省优秀河长”、“萍乡市三八红旗手”、“萍乡市五好文明家庭”、“湘东区优秀人大代表”、“湘东区‘五年新跨越’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诠释了她的初心与使命,也见证着她的奋斗与努力。
一股拼劲干事业
2002年11月,二鲤村迎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人诚信、做事干练的杨自力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我生在二鲤、长在二鲤,既然乡亲们信任我,那我就好好干,尽己所能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杨自力笑着说起自己的初心。
上任仅几天的杨自力,就迎来了第一个挑战:湘东区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号召各村拓宽硬化村级公路。“那时我们村只有一条3米宽的泥巴路,下点雨就成了‘浆糊路’,村民们早就盼着修路了。”可当杨自力喜滋滋地召开村民大会讨论集资投劳修路事宜时,一盆凉水迎头泼下。原来,路必须修好后通过验收,上级才会拨付项目资金,村里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前期建设资金,而二鲤村却是个集体经济“空壳村”。
面对困难,杨自力没有退缩,她坚信“只要是对村子、村民好的事,再难也要去做”。挨家挨户动员、四处拜访乡贤、广泛发动亲朋……杨自力竭尽所能、四处奔波,面对最后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她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先行垫付。施工期间,杨自力更是带着村干部们一起干,让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了她的干事决心,越来越多的村民站出来投工投劳。
2003年10月24日,二鲤村村级公路在全区率先建成通车。这条5公里长、5米宽的水泥路让村民们告别“出行难”走向“致富路”,也让他们从心底开始信服杨自力。顺利推进农网改造、完成全村组级入户路硬化、完成道路绿化亮化、新建村办公大楼、建成居家养老中心、新建学校育英楼、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10个新农村建设点、打造13个休闲场所……这些年,杨自力将桩桩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腔热血为选民
心中有民、做事为民的杨自力,早在2003年就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如今是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杨自力最关注的就是农民的民生问题。湘东区属于丘陵地带,农业灌溉大多依赖山塘水库,许多山塘年久失修,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是农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杨自力积极与水利部门、农业部门沟通联系,走遍了整个湘东农村调查研究,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将山塘水库维修等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的建议,2021年省水利厅确定了全省283座重点水塘加固整治任务,下达补助资金5000万元。
人大代表工作室是代表最能接地气的地方,杨自力经常到人大代表工作室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了解到农村保洁员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幸福感不高的反映后,杨自力在萍乡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增加农村保洁员工资待遇》的建议,“我们村里保洁员的工资已经从几年前的每月300元,逐步提高到如今的每月800元,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了。”
杨自力还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建议。在散步时她发现萍水河两岸的下河口处没有安装护栏,曾有人不慎滚落的事故,杨自力积极建言献策、联系相关部门,最终促成下河口处全部安装了护栏,“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作为人大代表,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更要敢于出手解决问题。”
一颗真心系群众
“要是没有杨代表,我们家还不知道过成什么样子,我们打心眼里感激她。”说起杨自力,欧阳石国这位40多岁的汉子红了眼眶。2018年临近春节时,欧阳石国的妻子张高萍精神疾病复发,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陷入困境。
“眼看就要过年了,什么年货都没有置办,家里乱成一团糟。”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自力仍历历在目。她二话不说,自己掏钱买来年货,挽起袖子打扫卫生,并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主动与欧阳石国家结对子。春节刚过,杨自力又联系了医院,让张高萍住院治疗,自己承担了其治疗期间的费用。
欧阳石国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享受了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政策的同时,在杨自力的联系沟通下,欧阳石国还当上了水库管理员和村级保洁员,并承包了一口鱼塘养鱼。2019年欧阳石国家顺利脱贫,住进了崭新的两层楼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像欧阳石国一样的结对帮扶对象,杨自力还有好几个,她与困难群众结亲戚、做朋友,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发家致富。为让困难群众稳定脱贫,杨自力还吸引湖南客商来村办手套厂,多的时候一年为村民累计发放工资300万元左右;引进安晴刺绣,解决了30余名妇女的就业问题;引进葡萄种植,优先安排弱势群体务工就业。“输血”变“造血”,让全村9户31人如期脱贫,村民们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