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大忙人,整天早出晚归,以村为家,难得闲暇;在同事眼里,他是一名好同志,工作务实,敢于担当,说话办事魄力十足;在群众的眼里,他是一名贴心人,情系群众,时刻把为民办实事铭记心里,雷厉风行地落实到工作中。他就是莲花县人大代表,升坊镇浯二村的党总支书记刘卫明。
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莲花县升坊镇浯二村是全省闻名的“红色名村”。2011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李大钊、彭湃、瞿秋白、方志敏、刘仁堪五人一齐出现在《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一文中。2019年5月,习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提到了江西省三个杰出的革命先烈,深情地说道:“刘仁堪烈士在就义前,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舌头,他仍然用脚蘸着流下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刘仁堪这种“铁一般信仰”的优良作风,使浯二村成为探索建设县委书记“榜样力量”研学基地,成为莲花县三个荣获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为了讲解好英雄的故事,传承好刘仁堪的红色基因,刘卫明自觉查资料、做笔记、写文案,义务当起了刘仁堪革命事迹的宣讲人。“红色”名村,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几年时间,刘卫明义务为游客宣讲了上百场,刘仁堪的事迹已经刻进他的心里,融入到了他的血液里了。为更好地传承先烈的精神,打造红色名村建设,推进全域旅游与红色名村建设相融合,他多方筹资近200万元,围绕“十个一”打造红色名村建设。即一个牌坊(刘仁堪故里)、一堵文化墙(刘仁堪英雄事迹展板)、一条进村大道、一方仁堪广场、一尊刘仁堪钢制雕像、一座荷花池、一栋刘仁堪事迹陈列室、一栋刘仁堪故居、一座英雄坟墓、一台红戏巜血沃莲花红》,通过打造这些实实在在的硬件,让人们认识英雄,牢记英雄,学习英雄,让革命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为井冈山干部学院和甘祖昌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近年来,前来参观、学习、研讨的人员达3万余人,不仅为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也改变了村容村貌,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
党建和乡村振兴建设的“领头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要致富,全靠党支部。”上任后,刘卫明走家串户,与全体党员谈心谈话,了解群众的想法,明晰今后的发展思路。在刘卫明带领下,浯二村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定力和为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夯实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基础。通过交心通气、沟通信息、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增加了全体党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全体党员气顺心齐、群策群力。全体党员思发展、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空前浓厚,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三年来,浯二村年年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党建三化建设工作的示范点”,并先后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村干部绩效管理考评先进集体、全县村干部绩效管理考评先进集体二等奖等荣誉。“人大代表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全权代表”这是刘卫明常说的一句话。”作为县人大代表,村里的“领头羊”,他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带领村干部多次到神泉乡模背村、琴亭镇莲花村、路口镇下垅村等兄弟乡、村参观学习,多层面开展调研,主动向上级要政策,积极引项目筹资金。近几年,村里引进百花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落户,大力发展百合、莲子等产业,解决村民就业120余人,人均增收6450元,村集体经济达30余万元,浯二村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村,并获评全国 “千村万寨展新颜村”。如今,借助该村成为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的契机,结合镇区域经济整合,正四处奔波筹资兴建一栋二层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一栋二层共计120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层为农副产品展示厅和红军餐厅,二层为室内剧场,搭建村级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的平台,促进乡村振兴。
抗疫一线的“撑旗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村人民坚持严防死守。浯二村地处升坊镇和神泉乡交界处,有村民2000余人,村内道路四通八达,人流量大、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作为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刘卫明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身先士卒、冲锋一线、靠前指挥,制定详细的疫情防控方案,利用广播、小喇叭、宣传车、宣传单等为村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通报国际国内疫情状况,增强全体村民的防疫意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上门入户通知和督促村民接种疫苗,全村疫苗接种率达到100℅,巩固了防疫成果,有力地保障了村民的健康。有村民从外地回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往村民家里,检查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动员他们居家隔离。有些村民不解,说他是小题大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我的责任,保护好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我的职责,要做就要把工作做细做实。”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不要走家串户,不要参加聚集性活动。”“要佩戴好口罩,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为了群众安危,“五加二 ”、“白加黑”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他舍小家、为大家,不言苦、不怕累,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彰显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从担任县人大代表以来,刘卫明一直把联系群众作为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前提。他积极组织代表集中学习《宪法》《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会议精神,开展代表进站(室)履职活动,接待群众52人次,解决群众诉求13件。在莲花县十八届人大会议上,他提交的《关于浯一村、浯二村宋家垅至太岭村道路建设的建议》等3件代表建议得到了县交通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坚持走进群众、深入群众,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8岁女孩小玉的爸爸因病去世多年,母亲为补贴家用常年在外务工,她跟着爷爷相依为命,了解到情况后,刘卫明当即决定一对一帮扶小玉,他像父亲一样呵护着她,三天两头往小玉家跑,不仅给予她情感上的关心照顾,每个学期的学杂费、平常的学习用品、身上的衣服鞋袜,也全都为她准备好,每年小玉的生日也从不缺席。村民刘梦吉身患重症,子女又不在身边,刘卫明不时上门嘘寒问暖,并通过送米送油等给予帮助。村民彭社玉与家人关系不和,刘卫明亲自上门调解。类似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平时,村民们看到他总是会热情地喊一声“为民书记”。 他也赢得了全体村民的衷心拥戴,村民们都亲切地尊称他为“贴心代表”!
黝黑是他的底色,朴实厚道是他的风骨。刘卫明坚守初心、牢记宗旨,把群众喜乐放心中、以村级发展为己任、将代表责任扛肩上,立足自身岗位、发挥代表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吴东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