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在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 李维庆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做好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有关工作,市人大财经委组成调研组赴安源区、上栗县等县区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对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二季度攻坚战,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还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部分指标离年初制定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工业经济势力不强;投资拉动作用减弱,有效投资需求不足,消费企稳回升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难度加大等问题和困难。对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为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财经委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做实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谋划包装一批投资力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持续开展“项目大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着力抓实更多更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实现投资拉动。着力抓实更多更大的产业项目,保障民众就业,稳定经济增长,强化财税支撑,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加强地方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之间的协调融合,发挥财政资金和专项债券撬动作用,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着力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实行重点项目全链条跟踪、全方位服务,努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瓶颈和障碍,力争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努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抓好数字产业化培育和产业数字化改造,努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的投入我市产业发展领域,以更大的投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确保传统优势产业经营收入持续增长;以更大的投入加快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新兴龙头企业的崛起,实现新兴产业倍增翻番。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构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体系。紧盯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推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三、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实施“数字政府+营商环境”和“智慧城市+民生服务”,深入查摆梳理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优化升级营商环境。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投资拉动的有力时机,争取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筹融更多的企业发展资金;抓住国家扶持实体经济的宽信贷政策窗口期,引导、激励金融机构为全市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发放更多的信贷资金,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切实做好保市场主体,保市场预期工作。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升市场服务质量和水平。畅通政企互动渠道,打通行政壁垒,建立政企之间良性、有效、持续的沟通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措施,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旺活消费市场。
四、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就业、民生保障。全面落实保就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推动灵活就业模式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切实保障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推进20件民生实事,完成省政府下达的51件民生任务,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科学优质规划、建设和管护,打造一流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完善金融风险应对工具箱,不断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处置、问责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以赴做好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以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